<
2022年的交易就不阐述了,基本上多数时间在港股,也是我彻底转型科技的一年。而自己的主要思路也从过去的盯着低估三傻到转向看成长型企业科技投入,研发能力,未来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2023年,我认为 复苏和动荡,机会与风险并存,我并不认为会有那种普涨性牛市。
复苏是因为疫情政策放开,去年很多企业的盈利都是相对低位,今年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复苏。
动荡是我认为,全球的动荡和美联储的货币紧缩并不能说结束了,我认为全球动荡或许并不会比2022年少,这其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风险。。
所以依旧要采用波段收益落袋,逢低买入策略。
而我也将一直看好国产替代,国产自主系列的主题,这其中就包括了半导体,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军工,新材料等板块。
地产和银行将从我的买入名单中彻底删除。
直到中美博弈终结。
==========================================
未来数年,我们要反复去确认的一些事情。
1:人口下降大趋势下,人力成本上升,你要接受外卖服务费本身可能比外卖的食物更贵的现实。
工资收入会普遍上升,这是被动的,并不是企业家良心发现。除了货币贬值因素,一个是老龄化和新生人口下降,还有知识素质的普遍上升,内卷化下降。
2:接受高利率和高通胀的长期并行的脱钩大时代。在人类无法爆发新的科技革命或者爆发大型战争前,高债务很难靠不断印钱去稀释,信用货币很难无锚裸奔,最终也将是一场庞氏骗局。所以,未来美国会怎么甩锅制造风险转移债务,这将是未来重点值得关注的。
3:中美大脱钩时代下,美元的霸主地位将被逐渐撼动,全球将进入信用货币的乱世。
强大的国家或地区都会想用自己发行的货币替换现有的美元体系,在这种体系下,
可贸易品背书,科技背书,资源背书,贵金属背书,都将成为信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锚。
或许,未来美元信用的临界点,就是贵金属,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被列为储备货币的银,铂系等金属爆发的时间点。
只有拳头和空转的金融市场,是无法让其他国家信服的。所以美国高端制造业回流和科技产业的大策略成败决定美元未来的兴衰。
4:中美全面科技竞争将是未来的主旋律,中美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甚至不排除爆发区域性战争。国家资本主导性将会超越了社会资本,这很可能形成一些列中国特色估值的体系。
而这其中,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度大,能解决中美对抗中卡脖子的问题的企业能得到特色估值,而不是指那些低估值的央企。
5:地产及债务风险是不可能绕开的,既要又要的模式很难实现。对于其他行业和金融来说,最好就是拖字诀,即维持房价地价稳定,不烂尾,保交楼,通过数年的通胀和收入的上升来消弭泡沫,但是成交量可能很难在数年内恢复正常。
我认为最有可能得模式。这种模式下,能够解决不爆发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转型升级。
而对地产公司来说,最好的模式是清字诀,市场能快速剧烈调整快速出清,地价房价同时降下来,从而刺激消费入市。但是对金融和债务风险来说,这种模式风险是巨大的。
但是无论哪种模式,目前很难再回到以前的交易规模,地方债务如何处理至今仍然是个难题。
如果用涨字诀,按目前居民的杠杆率已经到达上限,未来的风险将更大,爆发出来的伤害也将是几何倍级别。
未来地方靠什么样的东西去弥补财政收入,也是个值得关注的事情。
6:未来永远值得分散投资,贵金属实物,其他新兴市场等,值得我们去分散,我也特别看好受益于中美博弈中渔翁受益的越南等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只有美元流动风险,成长性依旧很好。
而贵金属实物值得每年分散一些钱逢低吸纳,不要做任何交易,因为你始终要明白,这些才是真钱,只要保值,你就一直留下来,直到风险发生的那一刻。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11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2023年复苏与动荡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