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
本文是个人臆想,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旗手
只有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时候,上证指数是旗手,大家都只看这个。我07年入市,那时候基本不看深证成指,知道有这个指数还是很久以后。
13-15年牛市,牛市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的主题是互联网+,创业板指是旗手。后来一带一路战略发布,上证主板迎来主线,便成为了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双轮驱动。
19-21年牛市,牛市的背景是中美博弈加剧,市场的主题是自主可控,创业板指依旧是旗手。相比以往,主板这边可讲的故事缺乏想象力,涨幅不明显。
下一轮牛市谁是旗手呢?目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是科创50指数。
而且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普及,市场结构性行情将成为常态,被政策鼓励的科创板块享受流动性溢价是必然。
去年四季度的这一波反弹,市场对科创50寄予厚望,认为是科创板牛市的起点。但是从实际走势来看,它不仅涨幅低于大部分指数,而且是唯一一个连年线都没站上去过的重要指数。
显然,科创50的这个表现是大幅不及预期。这也说明,科创50牛市的开启并不是现在。
2.创业板指VS科创50
2月9日,招商策略研究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从九个维度对比23年科创板和13年科创板,来判断科创牛会否重来。
这张图片就是从中摘过来的。从上图可以看到,创业板指在上市三年后的2012年12月见到估值低点后就迎来了大牛市,而科创板已经上市三年多且估值跟创业板见底时几乎一样。
说真的,看这个图还真的有让人上头的感觉,经验不够的话很容易被忽悠到。
不谈宏观大环境,只谈A股的生态,当前的市场跟12年底的市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一方面,12年的市场整体上还是同涨同跌,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充沛,而当前的市场是结构性行情为主,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大幅降低。也就是说,12年底的30倍估值跟十年后的30倍估值是两码事,当前的30倍估值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另一方面,12年的创业板指成分股以小盘股为主、中盘股很少,指数的成长性非常好,而现在的科创50成分股全是中大盘股,指数的成长性堪忧。
从上图可以看到,12年12月31日的创业板指成分股前十大权重中市值最大的也不过220.5亿,超过100亿的只有2家,第十名都只有55.3亿的市值,大部分成分股的市值都小于50亿。
而现在的科创50指数前十大权重中市值超过千亿的便有7家(中芯国际还有港股),第十名的市值都接近700亿,50家成分股只有2家市值低于200亿(天奈科技174亿和美迪西165亿)。指望这样一批中大盘股拥有高成长性,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小结一下就是,A股市场的估值重心已经大幅下移,且科创50成分股的成长性远不如当初的创业板指,意味着当前的科创50的估值跟12年12月的创业板指没有可比性,简单地进行类比完全是刻舟求剑。
3.科创50
那么,什么情况下,科创50会迎来牛市呢?
我觉得,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
一是估值和成长性适配。如果是小盘股,未来3-5年增速能给到20%上下的话,30倍估值是比较便宜的,在这个基础上发动一波牛市是合适的。
但是现在的科创50成分股普遍盘子偏大且成长性存疑,要么估值继续下降到20倍左右,要么业绩增速提上来,否则很难吸引大资金进场做多。
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以半导体(下行周期)、新能源(增速放缓)和医药(增速放缓)为主的科创板的业绩不确定性很大,所以要吸引大资金,只有继续降低估值一条路。
二是全球流动性再次蔓延开来。简单地说,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带动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这种情况下,市场炒的是流动性溢价(吹泡泡),只要有故事可讲,估值可以放一边。
而从目前的风向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今年转向宽松的概率并不大,所以,我也不看好科创50在年内就彻底走牛。
但是,我们如果将上述两点结合起来看,就可以设想出这样一种画面:年内科创50继续下台阶的同时企业利润小幅增长,这样带来科创50估值压缩到20倍左右;全球经济下半年集体承压并导致部分大型经济体出现危机,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出现,全球流动性集体出现好转预期;如果这两种情形一起出现,那么科创50指数就有望迎来一波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的牛市。
乐观情况下,科创50企业估值从20倍增长到40倍以上,企业盈利在未来2-3年内增加50%,这样指数的增长空间就有2倍以上,足够大资金运作一轮类似于创业板指19-21年的大牛市了。
4.科创50走势和主线
经常听我讲课的,肯定见过这张图了,因为画了不止一次。而这种走势在A股历史上是很容易找到类似形态的。
这是创业板指历史大底的形成过程,跟当前科创50的走势真的是太像了。那一波牛市,创业板指从585点涨到4037点。
这是上证50在18年底见底之前的走势。跟当前的科创50走势形态也类似。
所以,我们今年的一个任务就是时刻保持警醒,在市场满是利空、投资者人心惶惶而科创50指数滑向看似深不见底的深渊之时,勇敢地去参与。
至于后续市场可能的主线,我觉得大概率就是前面爆火的AI了。
跟19-21年牛市的自主可控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进口替代并不提升效率不同,人工智能是能真真切切地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率的,而效率提高了就能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诸多问题了。比如现在的中美对抗、俄欧对抗和全球不断加剧的逆全球化思潮,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得不到提升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带来的。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让人类看到生产力大幅提升的希望,全球资本必将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从而带动IT产业相关的大范围需求,资本市场再次迎来了类似于13-15年互联网+那样的超级题材。
所以,即便当前市场的AI炒作逐步熄火了,我觉得也不能放弃对这个题材的关注。一旦AI产业真的出现了标志性进展,这个想象空间远不是搞替代吃存量的芯片自主可控和新能源汽车(光伏)可比拟的。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36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下一轮牛市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