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 6月 9th, 2023

鑫聊财经网

鑫聊财经网:做一个全方位为全世界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咨询网站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3年Q1初步更新

admin

5月 10, 2023

<![CDATA[

“粮厂点评”频道致力于点评粮厂的季度财报、产品发布会、市场表现或其他重大事件,不追求信息即时性和效率性,主要为读者提供粮厂研究员的观点。

$小米集团-W(01810)$ 

5月9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确认5月24日(周三)发布截止2023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财报,我和大家更新一下市场预期和个人初步观点:

1. 机构Q1预测数据更新,营收继续下滑,利润和毛利率超预期:多家机构在和小米交流后更新了Q1的预期数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预测小米Q1营收为580亿元(同比-20%,环比-10%),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6%);大华证券(Daiwa)预测小米Q1营收为590亿元,净利润为32亿元;花旗银行(Citi)预测小米Q1营收为580亿元,净利润为30亿元;高盛(Citi)预测小米Q1营收为590亿元,净利润为31.6亿元。尽管四家机构的预测数据略有出入,但基本上营收580-590亿区间,同比下跌约20%;净利润30亿区间,同比有高个位数上涨(注意该数字未反算造车和创新业务费用,见第6点);毛利率预计为19%区间,为历史高点。

2. 智能手机出货量3050万台,主要由于印度区业务收缩:根据Canalys和IDC的三方数据显示,小米Q1全球手机出货量约为3050万台,同比下滑约24%(22年Q1手机出货量为3990万台),全球市占率亦有所下滑,为11.4%(22年Q1为12.7%)。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小米印度区业务收缩是本季出货量下滑的重要原因,Q1印度区出货量仅为500万台,市占率为16.4%,排名第三;相较于22年Q1的23%市占率有较大下滑。

3. 手机业务ASP略下滑,但成本下降幅度更快,毛利率因此增加:本季智能手机手机业务的ASP(客单价)略有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海外消化库存,但中国区ASP由于高端手机占比提升而增加;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在本季有所增长,主要由于手机BOM下降速度更快(例如内存等核心零件)以及海外宏观环境趋稳(例如汇兑损益因素在减弱)

4. IoT业务营收双位数下滑,互联网业务营收毛利稳定:本季集团整体营收下滑的另一原因在于IoT业务营收也出现了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智能电视ASP下滑以及海外需求持续疲软。但大家电依然是本季IoT业务亮点,低基数和高ASP是主要特点,预计将在财报里披露更多数据。互联网业务本季依然稳定,无论营收或利润角度。

5. 印度税务调查事件法庭宣判,预计将寻求进一步维权:小米印度的税务调查事件在今年4月有了进展,4月21日印度高院正式驳回了小米再次起诉ED的案件,确认了ED对于小米555.1亿元卢比的查封。小米集团否认了调查所指控的问题,预计将寻求进一步维权途径。印度税务调查事件是小米印度区业务收缩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这作为小米和印度政府谈判的战略选择。从财务角度,审计师对于资金冻结的潜在损失计提问题,也是本季需要重点关注的,但我个人认为本季计提损失的概率不大

6. 造车业务持续推进,预计将看到重大里程碑事件:根据与小米近期的沟通,2023年全年造车和创新业务开支对净利润的影响在75-80亿元人民币区间,对比2022年全年为31亿元,有显著提升。因此,第1点里预测的Q1约31亿的调整后净利润需要反算15-20亿元的本季造车影响。从造车的实质进展来看,小米造车应该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将在未来1-2个季度持续看到重大里程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工厂完工(6月)、获得相关生产资质(7-8月)、年度演讲披露部分细节(8月)、MIDC披露自动驾驶和LLM(11月)、首车MS11发布(10-12月)、车辆正式交付(次年Q1)等,以上时间点均为预测。

7. 本季财报的理解重点是“规模与利润并重”,将对股价产生直接影响:小米在2022年报里首次提出了“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战略目标,今年Q1算是第一份答卷,因此本季财报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这个目标,因为利润的提升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对于小米的判断。在我看来,有两个核心维度:

– 关于规模:(1)小米将高端战略置于重要地位,集团整体有选择性地放弃粗放式的规模增长,而转向质量较高的精细发展;(2)智能手机作为核心业务,从行业规模和宏观环境等客观角度无法实现出货量的高速增长;(3)IoT业务低估了硬件生态扩张的边际难度,一方面品类上向空冰洗等高端产品的产品倾斜,客单价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品牌上向米家自营品牌倾斜,收缩生态链的授权和扩张。

– 关于利润:(1)依然是小米的高端化战略,集团的全品类高端化(手机、IoT和汽车)会带来毛利润的提升,因此向利润倾斜是高端化战略的必然结果;(2)小米的核心逻辑正在向“消费电子行业的软硬结合”转变,因此注定在诸多核心赛道上要显著投入和研发,例如汽车、SoC、机器人、自动驾驶、AI和大模型等,每一个都是百亿级的投入,需要足够的利润支持;(3)此前的硬件飞轮没有有效地带动软件和服务飞轮,利润的核心来源互联网业务在过去数个季度保持平稳,因此小米需要务实地向硬件要利润。

以上为我对于小米集团23年Q1财报的初步分析,具体细节和底层逻辑将在财报发布后和大家进一步分享。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7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3年Q1初步更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