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6月 6th, 2023

鑫聊财经网

鑫聊财经网:做一个全方位为全世界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咨询网站

基金复基金:不被定义的人生,才是我的人生

admin

1月 10, 2023

<![CDATA[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是投资路上披荆斩棘,早日实现财富自由?还是事业平步青云,成为行业翘楚?亦或是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享受生活的小确幸?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人生的定义。可对于@基金复基金 来说,人生就如同市场一样精彩纷呈,无法由某一种标准来定义。而不被定义的人生,才是她想要的人生。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人生故事,探索她的投资哲学。

悬崖勒马后,我更懂得去掉人性的“杠杆”

大家好,我是基金复基金,但是我更希望大家叫我范范!因为我的朋友都这么称呼我哦!入驻财经新闻快3年了,在这3年间,通过在财经新闻的思考和创作,我能很明显感觉到自己对投资的认知在不断上升,坚持总结和输出真的很重要。

我的职业之路可以归纳为“浪子回头”。我刚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后来,在“暴利”的吸引下,我进了虚拟货币行业。没错,简单理解就是炒比特币的行业吧。当时进入这个行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赚快钱,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句话“出名要趁早”,所以赚钱也要趁早。结果,投资都是血亏,特别是2018年,那年不仅是A股的熊市,也是虚拟货币行业的熊市,我记得我的其中一个投资直接跌了80%。

虚拟货币一个完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资产,完全利用人性的贪婪驱动投资,其实跟赌没有什么区别。涨的时候,一天可以翻倍,跌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归零。在2020年时,我认识的炒币的朋友赚了上千万,可在22年美联储加息阶段,币圈也普跌,我那个朋友也几乎亏没了。俗话说久赌必输,不是没有道理,当人性这个的“杠杆”被无限放大后,等待自己的只有无穷尽的风险。

经此一事后,我更懂得了克己,去掉投资中诸如贪婪、恐惧这样的“杠杆”,回归理性。现在我回到了基金行业,踏实做好宏观和行业研究,遵从科学的投资逻辑和策略,心里一下子踏实多了。

不要小瞧贝塔的力量,更不要赌预期

我最成功的投资是在2021年,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1年最火的行业,只有新能源。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选对行业后享受贝塔的力量——就是随便买一只,都会涨很好。其实我在20年就开始关注和持有新能源了,奈何20年消费和医药太火了,新能源的风头就被淹没了。21年上半年,当时新能源利好政策层出不穷,牛股的名字也越来越多,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天齐锂业 等等。于是,我果断开始买了新能源的股票,具体哪只就不说了,反正是一个不是特别出名的细分领域的小龙头。从21年中开始试水,到10月份慢慢重仓,最后这只股票给我的盈利有10万。当时敢在右侧不断加仓也是因为我强烈感受到了新能源作为主赛道的大趋势。后来22年初,新能源大跌,我的收益回调了一部分后,我也果断卖出止盈了。

就像最近疫情放松后,医药板块反弹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是能感知到某个行业有“趋势”的,并且是比较大的可持续的趋势,而不是两天一遍的行业轮动。想要投资赚钱,即便我们普通人很难研究透某一个个股,但是,要保持一种对某个行业可能是风口是趋势的感觉,然后只有感觉还不够,还要有一定逻辑推演,来论证这个风口不是稍纵即逝的

就比如疫情放松后,大部分人都会感觉到医药板块会有“趋势”。再此基础上,推演出完整、闭环的投资逻辑:我当时参考了国外放松后的相关数据变化,确定感染率会上升,大概率药品的供应会紧张,主流的相关药物销量提升,从而带动业绩增速提升预期。于是我趋势性地参与了以岭药业的投资,然后保守止盈。

2021年,投资新能源股票的大获成功,让我开始有点飘了,觉得自己就是天选之子。所以,在止盈新能源后,看着账户的现金,第一想法就是“我得赶紧找到下一个风口”,不能让钱躺在账户“偷懒”。

当时还在新冠蔓延的时期,我接触到了沃森生物,当时买沃森是因为它是国内首款mRNA疫苗,国货之光,总之就是很牛,加之新闻联播还经常介绍沃森,平时也是各种沃森建厂的新闻,总之就是一切大好,于是我也不断加仓沃森。虽然沃森不断发布在各个国家做临床试验的新闻,但是三期数据迟迟不出来,于是搞得人心惶惶。随后,沃森的股价便开始大跌。虽然我也扛了一段时间,后来临床数据真的拖得太久了,更别说疫苗研发成功和量产,八字都没有一撇,最后还是割肉卖了。

最后我也开始反思,其实我买沃森,就是纯粹的赌预期,赌的就是它能很快研发和量产mRNA疫苗。但是,疫苗研发难度之大,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我却被各种利好新闻蒙蔽,把这不确定性自以为是转化为确定性。好像上了新闻联播,不断建厂,不断做临床,最后一定能成功一样。所以啊,人总是倾向去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这样很容易蒙蔽自己。所以,为了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坚决不买“不确定性高,完全靠预期和信仰支撑”的股票

学投资就像“打怪升级”,不同阶段不同挑战

投资就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完成了不同阶段的任务和挑战,才能逐步成长为资深投资者。对小白基民而言,最简单的就是“宽基指数打底+行业指数做卫星仓位”,比如 核心仓位配置沪深300指数增强,中证500指数增强,卫星仓位来做分散,比如国家的分散,可以配置发达国家的纳斯达克100指数,还有新兴国家的越南指数等。行业上再配置医药、消费、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指数即可。长期来看,这样的组合表现大概率可以跑赢大盘的。对于以前工作很忙的我来说,基本上就是这么配置的,然后坚持定投,长期拿着。

从小白基民过度到进阶基民,我开始研究基金经理,开始研究投资风格,理解透了什么叫做成长风格,什么叫价值风格,什么叫质量风格等等,并且,我还知道了不同风格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中,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当我理解了这一切后,我的投资意识才真正开始觉醒,自己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喜欢什么了。比如,我就是喜欢成长风格,不太喜欢质量和价值风格。于是我的重仓基金开始有了偏好,偏向成长风格。所以,我敢在2022年成长风格大跌后,没有人云亦云去转换到低估值价值风格上,而是坚定逢跌加仓成长风格。因此,到了进阶基民的阶段,开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也正因为“喜欢”,所以才真的能够做到“别人恐惧我贪婪”。

再最后,到了资深基民阶段,我感觉又变了。我逐渐收起了对某个行业,某个风格的喜欢。因为我意识到“喜欢”很容易导致情绪化。特别是像我们这些经常研究基金和行业的博主,特别是之前在某个行业赚到过钱后,很容易对某个行业和基金产生感情,从而导致不理性的操作。于是我开始学会把基金和基金经理都看作纯粹的工具。那么这种把基金完全当成工具,是需要具备更高的2点投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判断某个基金是不是我想要的。

比如,买新能源和医药主题基金。很多人买行业主题基金就是看基金经理名气,或者看同行业的业绩排名。我主要看某个基金重仓的细分领域,比如最近当有开放消息后,明显收益的就是药店、中药这些细分领域,所以,这时不能随便买一只医药主题基金,因为很可能你随便选的医药基金重仓的是CRO板块。包括新能源也是一样,有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下游整车。我一般都是大量看行业研报,选出自己更看好的细分领域,再去对应找重仓该领域的基金。 这就是资深基民的工具思维,每一个基金都只是“替我买我想买股票”的工具罢了,核心还是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送给新手投资者的话

很多人会说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仓位”之类的,我觉得这些都太细节了,太因人而异了。我觉得投资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不断学习,不断感悟。投资中,最大的风险不是重仓一只股票,也不是频繁择时调仓,也不是去参与高风险的期货交易,最大的风险是“不懂”。 就拿今年理财产品和债券都出现大跌为例,很多纯小白投资者,听信理财经理的宣传,无脑买入后,以为稳赚不赔。结果大跌后,哭晕在柜台。

千万不要随意听信大佬们的“投资真理”。我们一定听说过很多大道理,比如:越跌越买,坚持定投,长期持有。。这些词语看起来正确无比,但是又都没什么用。因为每一个道理适用的场景都不同。对于一个本身资金量不多,工作不稳定的人来说,在熊市初期一来就越跌越买,本身就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所以,初学者在听信大佬们分享的真理时,一定不要全部相信和照搬,而是要对照自身情况去做选择性吸收,不断亲自从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投资系统。

本话题在财经新闻有20条讨论,点击查看。
财经新闻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财经新闻手机客户端 bestfinancenews/xz]]>

#基金复基金不被定义的人生才是我的人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